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巧遛大鯽魚的小竅門

巧遛大鯽魚的小竅門。首先申明一點,我以下說的是大鯽魚或?魚等等,體形不是很大容易控制的。說的是半斤多到二斤以下的,掙扎力不大但還有點掙扎力道的魚。現在的季節釣釣大鯽魚還是很不錯的選擇。在一次垂釣中我想起以前就思考過的問題。在中魚後我們通常繃竿起魚的動作有沒有問題?

  很有問題:

  一、單手上抬竿子遛魚,這樣在上魚稍好點的情況下,人會覺得疲勞,特別是手腕和胳膊,也很容易因為魚的猛烈掙扎而傷到手,所以一般不提倡。

  二、繃竿起魚後,魚上提至水面而拉至抄網的位置。這樣的起魚方式會增強魚的驚慌程度,因為魚在水面上無法呼吸,因此魚會盡力掙扎。造成了攪窩、斷線、脫鉤的可能性,以及釣手體力加倍付出。線組的使用壽命也大大下降了,所以這也是不提倡的。

    以上的2點希望大家在釣魚的時候要儘量地避免,才能有更愉快的垂釣。

  我們知道,在斤把重的魚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。我們常常在平時的垂釣中,中了魚後立即將手抓竿的部位前移,這樣就大大緩解了手腕、胳膊的壓力。這很好理解,只是簡單的杠杆原理,力臂短了力就小了。另外,我們在中了大魚後,往往倒著繃竿,也就是往水底繃。這樣做的好處我們也知道,能使得魚壓在水底,增加它的安全感,減小掙扎的力度。那麼,即使在我們能夠完全控制住魚的情況下,能不能把這二者結合起來,做到即省力又不攪窩以及減少跑魚率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
    實踐中證實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開始的時候按照正常的垂釣方式,因為冬季魚口小、動作小,因此跑魚率較高。大概釣七八條要脫鉤一條,有時甚至是二條。後來我改變提竿遛魚的方式,改變動作如下:

  一、看漂再起竿。

  二、中魚後,也就是有了力道稱魚的一霎那立即緩勁,不再上提。

  三、側向倒竿。竿尖貼近水面甚至入水,讓魚儘量保持在水中,增加它的安全感,減少掙扎,為下面的工作提供方便。

  四、右手繼續象原來一樣握住竿把手的位置,在倒竿的時候左手抓住竿子最後一節的上部,離右手一米多的位置,保持雙手橫著持竿的動作。即不發力也不卸力,繃緊即可。

  五、這時的魚會在水底斜著到達抄網(竿架前)一半的位置。此時左右手對調繼續繃緊竿子,在魚又劃個斜線即將到達抄網位置前一點的時候,右手單手抓住竿子的前部。(據個人習慣以及情況而定,按通常方式上提魚至水面)左手持抄網抄魚。

  經實踐,居然沒有跑過一條魚(當然也有運氣的原因),但是跑魚率降低是完全成立的。窩點上魚的速度也明顯快了,魚不攪窩了。而且,在同樣上魚的速度下,體力明顯好轉,手部完全沒有吃力、酸疼的感覺了,減少了傷害的發生。

  當然這還只是我的靈光一閃,好用不好用還要大家實踐實踐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