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職場人:為什麼借口這麼多

理由無處不在

說個趙錢孫李的故事吧。



職場人:為什麼借口這麼多

這是週一。趙推開會議室的門,例會已進行過半。

領導正說到興起處,此刻頓住,問趙:「怎麼又遲到了?」趙強作鎮定地回答:「地鐵突然停了,我等了好一會兒,才開。」

領導無話可說,點頭示意趙進來,趙在同事們的注視下走到座位,他呼出一口氣——幸好想了這條理由,要是說實話「起晚了」,領導還不發飆?

領導把頭轉向錢:「銷售回款表呢?」

週五下午,領導讓錢把本月的銷售回款情況做個表,週一早上開會用。週五沒做完,週末兩天,錢忙著約會、逛街,把表格拋在腦後;雖然今天錢一上班就打開電腦,敲擊鍵盤忙活著,可到開會時也沒完成。「就快做完了。」錢說。領導臉一沉:「就快做完了?!」

錢囁嚅著:「我不是故意的……週末我做著表,家裡斷網了……」

領導揮揮手:「我不想聽你解釋,這次是斷網,上次是停電,上上次是你叔叔突然來北京,你要去接站!」

終於等到散會,各司其職,各就各位。



職場人:為什麼借口這麼多

孫接了個電話,他對著話筒:「我最近老出差,真是對不起,等我回來再說吧。」同事們都看著他,明明他人就在辦公室啊!放下電話,孫解釋,他答應女友的叔叔去輔導女友的堂妹英語,可去了一兩次就嫌耽誤時間,漸漸不去。現在女友叔叔問起來,孫開罪不得,又實在不情願,只好找個借口開脫。同事們無不理解地點點頭。

某同事突然歎了口氣。

他正在和設計師李MSN上聊天,他催李趕緊拿出設計方案。可李說,他的車剛被追尾。某同事顯得有些無奈,「我只能答應李緩兩天再交方案,可誰知道這回,他是不是又在找借口拖稿呢?」「上回,李的理由是他要去香港參加展覽,有一次,說他愛人骨折住院,還有一次說孩子病了……我究竟該不該相信他呢?」

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,趙、錢、孫三人卻沒加入。

其實,這個故事想要說下去,能舉的例子還有很多,比如,前文提到的某同事姓周。他和朋友約好聚會,臨了反悔,他發短信:加班,去不了。幾次爽約,朋友圈子裡盛傳周不靠譜。

又比如,剛才主持會議的領導姓吳。吳的體檢報告上寫著脂肪肝,才向妻子承諾少喝酒,又大醉而歸,他說:「這次情況特殊……」可下次照舊。不過下次的說辭變了,「老總在,我要替他擋酒!」直至有一天,妻子忍不住問吳:「為什麼每次你都有理由?」

再比如,七嘴八舌參與討論的還有……故事真的要說下去,百家姓恐怕也不夠用呢。
當理由大多是借口

  理由無處不在,解釋每一刻都在進行。趙錢孫李等人的故事中,總有一些你我的影子。

  我們試著分析一下,所謂理由,能分成兩種,一種是真的,另一種是假的,而假的或可稱之為借口。當別人問我們:「你為什麼總是理由多多」時,更多指責的是我們的借口多。

  那麼,為什麼要找借口?

  動機一,不想做什麼時,找借口為了不做。故事中,孫不想輔導女友堂妹英語,周拒絕朋友時發的短信都不約而同找了此類借口。

  此類借口的目標效應是兩全,既解放自己,又不得罪對方。否則豈不直接拒絕,更有效?

  動機二,做錯什麼時,找借口以規避風險,逃避責任。

  趙開會遲到,吳有脂肪肝,還喝得爛醉,不能說不是錯。領導的批評,家人的責問不能說不是煩惱。有個合適的借口,最好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借口,便猶如一把降落傘給予從高空拋下的人們以安全感。

  而錢沒按時完成工作,設計師李屢屢將方案交付的時間延期,這屬於工作上的失誤。找借口,則為失誤找到除己之外的另一方承擔責任,起碼是分擔責任。

  此類借口的目標效應很明顯,有個合適的借口,顯得情有可原,事出有因,即便釀成錯,要接受懲罰,也興許能落個從輕發落。

  因此從目標效應來看,借口是將事情往利己的方向推進,而前提在於聽我們說借口的人相信借口的真實性。

  問題的關鍵是,他們相信嗎?

  趙開口解釋前,領導問:「怎麼又遲到了?」可見此前,趙遲到過,並曾做過類似解釋,領導的言外之意——這次又有什麼借口?

  錢的解釋領導根本不想聽,並舉例「上次……上上次……」

  李的借口涵蓋甚廣,涉及交通、醫療、文化等方面,情節近乎荒誕,以至於接受解釋的人不禁問:「我究竟該不該相信他呢?」

  ……

  由此可見,解釋一次還行,解釋多了,真的理由看起來也像借口,何況本來就是借口?

  次次有借口,前提被動搖,借口的真實性一旦被懷疑,它的目標效應便會打折,而日積月累,直至借口的真實性被推翻。

  我們可由此推論——

  你最初找借口,為了不做什麼,拒絕什麼,又不想得罪人。久而久之,你屢屢爽約,眾人或口口相傳,或心照不宣,你是個不靠譜的人,不值得信任的人。

  所以,孫真的因為忙,不給女友家幫忙,女友家人也會半信半疑,直至「他靠得住嗎?」

  你最初找借口,為了開脫自己,少承擔點責任。久而久之,沒有人敢委你以重任,你不知道會失去什麼樣的機會,也不知道那些機會原本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。

  所以,錢只會被分配去做不重要的工作。

  你最初找借口,為你做錯、做得不好的事顯得情有可原。久而久之,你窮盡想像,所羅列出的各式借口都用過一遍,當你真的某次,做錯、做得不好,有合情合理的理由時,沒有人相信,也不再情有可原。

  所以,設計師李的客戶會越來越少,終止合作的次數越來越多。

  ……

  找借口的最初目標和實際結果有點對不上了吧。
比找借口更好的方式

  原來借口說了比不說糟。如何從一開始就避免借口的出現呢?不靠譜的事情不要答應。

  動機一的孫和周,看起來最無辜。他們的錯誤在於不該事先答應了人,再臨時改主意,更不該改了主意,又怕得罪人,找借口推托。如果從一開始,孫和周就能考慮到所答應的事未必有完成的可能,不說滿話,即便屆時變卦,也比答應了再推托顯得可信賴。

  既然答應別人的事,就要盡量做到。

  信任是一種累積,哪怕表現在小事。因為惰性,而失去好口碑,得不償失。天長日久,你會發現圈子裡大家把你當做一個靠譜的人,是你意想不到的優勢。

  真的做不到,就要陳述實情,直接拒絕。

  「拖」決不是萬能鑰匙,一次讓人不滿意比多次讓人不滿意好,你覺得孫給女友叔叔的回話:「最近出差,回來再說」,會杜絕女友叔叔繼續來電嗎?孫還會繼續找借口,這些借口累積的負面效應比最初拒絕大多了。

  不要試圖推卸責任。

  不是事出有因,就能得到原諒。只因你最想與之解釋的那個人,大多在你們共處的事件中,與你呈對應關係。他想要的絕不是解釋——為什麼沒做好,他想要的是問題的解決。所以,錢把打印好的表格開會前就放在領導的辦公桌上,李把設計方案如期發送比任何聽起來合情合理的借口都有效得多。吳從此滴酒不沾,趙對好鬧鐘提前出門確保此後開會不遲到……這些不僅是避免借口出現,也是根治借口、消除借口帶來負面效應的最終解決方案。

  解決永遠比解釋重要,要不,領導怎麼會對錢咆哮:「我不想聽你解釋」呢?

  好鋼用在刀刃上,好借口呢?

  鄭終於出現了。

  國慶,鄭打算回趟老家,自駕車。

  某中學同學的表弟也在北京,無意間得知這一消息,打電話給鄭:「大哥,捎我一起回吧,我行李多……女朋友也想跟我一起回去……」

  鄭其實把自駕車當做一場旅行的,他只想和家人在一起。再說密閉的空間多了兩張不熟悉的臉,一對情侶間嘰嘰喳喳的嘴……鄭在第一時間拒絕了同學的表弟:「不好意思,我要先送我的丈母娘回天津,在那住幾天,再回老家!」

  掛掉電話,鄭一身輕鬆。

  我們的生活總需要一些借口刪繁就簡,所有的借口都是為了維護自己。而好借口的前提是合情合理,不涉及信任,也不涉及責任;還有,偶一為之方顯功效。
返回列表